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D小鹤de文字作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日志

 
 
关于我

电影控,kindle控,博客控,写信控,长跑与料理入门级爱好者,理科脑子文科心,爱读书,爱写字,爱新闻,爱生活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百岁老人的随笔  

2012-02-02 17:06:35|  分类: 趣·剧漫书影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百岁老人的随笔 - D调de玄小鹤 - 小D的玄鹤居

 

我帮外公从卓越上买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趁外公还有另一本书没读完之际,赶紧等这书一到就拿起来饥渴地阅读。我买的时候还问他说:外公,你为什么买这书啊?(因为我外公是个酷爱读古文的人,不太读现代文,尤其是新书)

他说:就是想看看人家一百岁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我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哈,先让20岁的人学学,再给你这个70岁的人看看百岁的人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咯。

外公当然笑了,因为家里大概只有我一个小孩会对他读的书产生兴趣。

 

不过说实话,在读这本书前,我犯了个挺不应该的错误,就是“期待”。对于爱看书的人来说,期待是个挺要不得的事儿,因为真正符合期待的书是少之又少的,我也很久没有对书进行过角色期待,这次犯错恐怕这与杨绛先生的年代有关吧,在季羡林先生走后,杨绛先生就成为了唯一一位那个时代的文学家,2007年,她顶着病体,写成了这样一本书,我总会以为这里面有一个百岁老人对人生的特别感悟,以为这里面必然浸透着一个世纪的思考与哲学,所以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是有失望的。

也许是因为我不曾衰老过,所以我不知道老人们最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我以为像杨绛先生这样一个有大成就的伟人势必与一般人所思所想能有不同,可是我读着这本书,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觉,仿佛隔壁的奶奶正在叨叨地叙述着自己活到这个岁数心里所念,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问我们、却又像问自己地说道:你说人这一辈子走到最后还能剩下什么?你说我死后有没有不灭的灵魂?

就好像所有的老人一般,老去的杨绛也会想起生死、疾病、灵魂,像一个普通的妇人般说起自己的丈夫、女儿、以前的故事,说起她在上海、在苏州的遭遇,以及爱过的或是讨厌过的人。

就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杨绛不再是翻译《堂吉诃德》的大翻译家,不再是钱钟书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贤妻,而是一个很真实的老人,有最纯朴的情感,倍感温馨;又因为她看的书多了、经历的事也多了,旁征引博,调侃了孔子、苏格拉底等大名人,趣味横生。

这本书读到中间时,我想起以前看的季羡林先生的自述《学海泛槎》(2005年出版的。季先生死于2009年,这本书基本涵括了他的一生),他从小学开始写,絮絮叨叨,叨叨絮絮,写了厚厚的一本书,让我在看完之后无法释怀,合上书的那一瞬,季先生也再不是那个在感动中国节目中说着“受之有愧”的谦逊卓越的老人,不是翻译《罗摩衍那》的卧薪尝胆者,也不是研究梵文巴利文等文字的大学者,只是一个学生、老师、老伴、朋友、父亲、丈夫,尊师、恋家、怀友、爱猫,伟大里透出的丝丝平凡,一如此书。

所以这本书读到后来,我愈发愉悦,把自己当做在听隔壁的王奶奶讲故事,听那些离我很远的年代里发生的趣闻,感受着属于老人年轻时的欣喜、沉思与惆怅。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百岁老人的随笔 - D调de玄小鹤 - 小D的玄鹤居

 

我一直对名人的随笔有着某种偏爱,尽管看过的完整的随笔集不多,但一旦遇到短篇的随笔,总是不愿错过的。名人的随笔,总能让人摸到最平凡的脉搏,98岁的季羡林也好,101岁的杨绛也好(貌似季与杨是同年生的),我曾经以为他们离我很远,但细看才知道,其实名人也一直以最平凡的方式活着。如果你喜欢听故事,这些老人也会很愿意讲给你听。

  评论这张
 
相关小组: 品书茶聊
阅读(516)|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